系统登录 | 实验室系统登录 | 可视化数据分析系统 | 收藏网站 [选择地区质监中心 ] 当前是 安徽省质监中心 今天是

安徽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

Anhui grain and oil products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testing station

安徽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

首页 > 粮油动态 > 详情

粮油市场报:锻造全链条人才优化体系 ———安徽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队伍建设解码
文章来源:粮油市场报 发布时间: 2025-06-26 浏览量:62

【字体: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本报记者 朱振华 通讯员 解家宝 王艳梅

近年来,安徽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助力全省粮油质检体系建设、推动省站高质量发展方面闯出一条新路。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粮食行业技术能手3人、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2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1人、安徽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1人、“安徽工匠”2人、省政府津贴2人。今年5月,在第七届安徽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七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徽选拔赛中,获得农产品食品检验员职业(职业方向)全省第一名、第二名好成绩。

靶向定位 以需求为导向绘制人才图谱

该站作为省级专业检测机构,紧扣中央及地方储备粮油质量鉴定、市场流通检测、标准制修订等核心业务,将人才培养与技术检测、风险监测、科研创新深度绑定。针对粮油化学分析、精密仪器操作、行业标准研制等关键领域,构建覆盖岗位需求的技能矩阵,确保人才能力与业务发展同频共振。目前全站25名员工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及以上19人、副高及以上职称7人,形成与高阶技术需求相匹配的专业队伍结构。

体系重构 打造分层分类人才培养生态圈

深耕行业技能培养。围绕粮油质量检测、安全风险监测等核心业务,建立涵盖化学分析、仪器操作、标准制定的专业技能矩阵,坚持每周轮流上课、每月集中测试,“以赛促学”“以赛促训”,通过“理论%2B实操”培训强化岗位适配性。近10年牵头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20项,形成“业务开展—标准研发—人才成长”的良性循环。

梯队化顶层设计。按“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后备”分层构建梯队,明确各层级职责与晋升路径。推行专业技术人员A、B岗制,在质量检测、安全监测、成果转化等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既保障业务高效运转,又拓宽人才发展空间。

前瞻性战略储备。聚焦快速检测技术、智能化仪器应用等行业趋势,推演未来3~5年技术需求,定期梳理色谱分析、微生物检测等关键岗位缺口,制定分阶段储备计划,实现人才供给与行业发展痛点精准对接。

能力跃升 四阶递进锻造复合型人才

岗前标准化实训。实施“培训—考核—上岗”闭环管理,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需通过内部理论考试、盲样检测考核及标准物质比对,持证上岗率达100%,确保基础实操能力达标。

师徒制传帮带机制。推行《粮油检验师徒制方案》,签订带教协议,结合“日学习、周授课、月测试、季交流、年总结”常态化学习机制,加速新人成长。近三年青年技术人员参与标准制修订项目占比提升40%,形成“以老带新、教学相长”的培养生态。

科研创新突破工程。鼓励技术人员立足检验实践开展标准研发与技术攻关,近10年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各类期刊论文20余篇。通过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在研12项),推动技术人才向“检测%2B科研”复合型发展。

领军人才孵化计划。依托“全国粮食行业技能拔尖人才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以胡斌、李皖光等为带头人,联合高校院所开展科技研发,形成“领军人才引领—团队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培养链条。工作室累计主持制定国家标准11项,成为行业技术创新高地。

平台赋能 五位一体构建成长立交桥

检测实训基地赋能。每年承办全省质检机构能力培训与考核,覆盖标准解读、安全监测等内容;作为大学生暑期实习基地,年均吸纳20余名高校学生参与一线实践,打造“行业培训%2B人才储备”双功能平台。

省级宣教基地融合。通过世界粮食日、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将粮油知识宣教与岗位实践结合,既强化社会粮食安全意识,又倒逼技术人员深化专业认知,形成“宣教—实践—提升”的双向促进。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与国粮科院、合肥工业大学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检测技术研发与人才联合培养,近三年合作完成科研项目5项,推动快速检测技术等成果转化应用,实现“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产业服务”一体化发展。

技能竞赛练兵场。聚焦国赛、省赛农产品检验项目,以赛促训提升实战能力,累计斩获个人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通过竞赛打磨技术细节,形成“训练—竞赛—经验沉淀”的能力提升闭环,培育工匠精神。

学术交流网络赋能。依托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平台,跟踪行业前沿技术,年均组织10余次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技术人员与国际国内先进理念接轨,保持专业视野前瞻性。

机制创新 双轮驱动释放队伍活力

职业发展激励体系。绩效分配向科研成果、竞赛获奖等贡献者倾斜,奖励性绩效占比达40%;职称评聘突出业绩导向,制定量化评分细则,近三年晋升高级职称2人;出台干部担当作为激励细则,将人才培养成效纳入部门考核,形成“贡献—认可—发展”的正向循环。

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印发《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管理规定》,推动成果转化制度化、规范化,明确成果转化收益70%以上奖励研发团队,进一步激发技术人员创新活力,标准制修订效率提升30%。

持续进化 动态优化构建管理闭环

建立人才短缺预警机制,通过“三必访四必问五必谈”调研行业需求,结合报告及时率、客户满意度等数字化指标,运用PDCA模型持续优化培养方向。近三年根据粮食安全新国标实施等行业变化,动态调整培训课程12项,确保人才能力与政策要求、技术发展同频迭代。通过构建“目标定位—体系搭建—平台支撑—激励保障—动态优化”的全链条机制,该站实现人才队伍专业化、梯队化、创新型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其“业务融合、分层培养、多元赋能”的经验可为同类质检机构提供借鉴。